将军崖岩画第二组岩画主要是《星象图》。长800厘米,宽600厘米。左侧刻一长623厘米的带状星云图案,中以短线分为4节,左上角刻一个宽14厘米的兽面,星云图案用大小不同的圆点或圆点外加圆圈表示。这组岩画的下侧主要是各种动物的头骨图案,眼、鼻、口、齿可辨,但却没有脸框。
第二组以星象和鸟兽为主题,南侧山坡上的第三组则由人面像和各种符号组成。这些岩画揭示了4000年前农业部落的原始崇拜。1988年,将军崖岩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孔望山东侧,半山腰处隐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龙洞庵。它始于东汉时期,历经北齐、唐代和明代的修建,最终成为明代风格的龙洞庵。
最引人注目的第一组岩画位于山坡西侧,面积约为4米×8米,画面以人物和农作物图案为主,旁边还描绘了鸟头、鸟面、圆点和刻划符号,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原始崇拜和生活景象。山坡南侧的第二组岩画,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以星象和动物图案为主,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的天文知识和自然崇拜。
将军崖这些古老的岩画,1979年被发现时只有三组岩画,主要内容为人面、农作物、兽面以及各种符号。其中第二组中的星象图拓片和第一组中的两张拓片模型已经作为我国最早的天文文物资料陈列于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
近期,文物工作者在将军崖原有第二组岩画东侧、第三组南侧新发现了一组“鱼形岩画”。这组岩画包括三个清晰的鱼形图案,其中最南侧的一个图案酷似比目鱼,头部有两只圆圆的眼睛,体形宽大。中间的鱼形图案周围约一平方米的范围内,布满了不规则的网状横竖线条。
1、巴黎城布局,是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周围放射出主要道路的同心圆状。形成以凯旋门为中轴对称的一系列建筑群的排列和城市内交通干线的布局。拿破仑一世执政,建成了星形广场(现戴高乐广场)、雄师凯旋门等。拿破仑三世时代(1852~1870)是巴黎城市规划和建设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2、巴黎:以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美术馆等建筑群为核心,同河北与河南两片城市块共同构成。西北部城市以凯旋门为中轴对称的一系列建筑群排列和城市内交通干线的布局。巴黎(Paris),是法国的首都、法国最大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也是欧洲第二大城市。
3、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紧邻塞纳河的南岸**。这个位置不仅令它成为了巴黎的一个杰出地标,还与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紧密相连。
4、巴黎的都市风光,从凯旋门的视角望去,香榭丽舍大道犹如辐射状的城市脉络,起点是历史悠久且繁华的夏特勒广场。以圣母院和巴黎地方法院为核心的西堤岛,是市中心的核心地带,被塞纳河环抱。
★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第规划从“蓝图式”实质性规划逐步变为“过程中”规划,经过70—80年代的发展,诸多学者认为城市规划师并非仅仅是扮演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角色,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和价值体系来进行城市规划;规划的这种技术性角色应该转变到在公共事务中,扮演汇集群众意见和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角色。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简史》是一部详实的历史文献,它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城市演进为线索,分为四个关键阶段进行阐述:19世纪的起步、20世纪上半叶的深化、战后至1970年代的发展以及1980年代至今的演变。这部著作广泛引用了国际上的专业资料,包括丰富的规划实践案例和图片,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的理解。
尤其是19世纪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被确认为是由这些贫民区和工人住宅区所引发的,则更使社会和有关当局惊恐,同时也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西方国家出现了20世纪50年代到 90年代的所谓“逆城市化”现象。中心城区的衰落,也使得西方国家的政府开始考虑如何制定适当的政策,吸引居民重新回到城区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再城市化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已经达到成熟的城市化水平。